2个实操技术,是咨询师接案的第一道门槛(含案例分析)

2017-06-16 17:29:23564

作者简介:张鹤,1879计划北京二期班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名师伴行“专栏作者,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格式塔疗法专委会常委,青岛格式塔俱乐部发起人。

本文内容(超长,根据微课内容整理而成,结合咨询案例分析):

01、倾听的基础:接纳。

02、倾听技术要点:注意来访者反复出现的话

03、倾听技术要点:跟随

04、倾听技术要点:怀着目标的感觉,没有目标地前行

05、倾听技术要点:沉默中升华

我曾经也和大家面临的相同的困惑,那就是很用心的学习心理学课程,很努力的准备考证,考试通过后却发现不知道怎么应用。

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奔波在各个工作坊中,今天学精分,明天学萨提亚,后天又对后现代感兴趣。钱没少花,功夫没少费,可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的知识不成体系。心理咨询师需要以专业、严谨的方式助人。

我想:如果有一个系统课程让大家持续学习,提升咨询实务能力,让新手咨询师少走弯路,对于刚刚领证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我和大家有着太多的共通之处,因为我也走过这个阶段不久,今天,我将就我有限的咨询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我很乐意这么做,因为这些经验和心得是那么真实、那么热气腾腾,见证着我成长的足迹,也承载着助人的梦想。

记得1879一期班的白云波老师说过:希望自己能安心的做个“铁匠”,每一个小时的咨询,就是一锤子,就这么打一辈子铁。憧憬着到六十岁时,闭着眼都能锤煅出精品,不说话只用眼神就能帮助人。

我想,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是有助人情怀的吧,但仅仅有情怀还不够,还要有专业技术。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咨询中的几项基本技术。我想说的是,一定不要小看这些基本技术,它们是启发、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也是咨询初期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促进来访者改变的重要动力。

01倾听的基础:接纳

大家都知道,倾听是咨询师的基本功,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我自认是个善于倾听的人,很多朋友有了烦恼之后都会找我倾诉。

但是当我开始做咨询时,却发现,做到会倾听,并在倾听时给予对方恰当的反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觉察的。

与朋友间的聊天,动不动就给建议、出主意,甚至觉得对方做的不对时还批评上几句不同。

咨询师面对的是一个和自己有着不同的成长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我们保持价值中立,无论面对来访者怎样扭曲的认知、偏激的行为或消极低沉的负面情绪,都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不做道德评判。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体会,太难了!

反正在一开始的时候我觉的很难。比如抛开自己多年形成的价值观,去接纳一位未婚先孕的第三者,我觉的很难;

去接纳单亲妈妈养育下在家什么也不干厌学打游戏的初中男孩,我觉得很难,有一刻我真的挺生气,觉得这个孩子太不懂事了。我告诉自己要接纳,但现在想来,那种接纳一定是肤浅的。

慢慢的,我经历了创业、焦虑、低落,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的转了很大一个弯儿,当那些经历过的磨砺滋养了我的生命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包容,我的内心越来有弹性,越来有能接纳原本抗拒的事情。

我理解了艰难,理解了有时候人真的很无助,动也不想动,哪里也不想去,生生的卡在了那个处境中。

当我经历了这一切的时候,我也理解了刚才提到的第三者,是未完成事件造就了她对爱的不计后果;理解了厌学打游戏的男孩所遭受的心灵创伤。

所以,当困难来袭时 ,我会和那种困难带来的情绪呆会儿,告诉自己,多一份经历,就会对来访者多一分理解。

我深信咨询师走多远就能带来访者走多深,我们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

当那个“小我”越来越退后时,便没有了那么多的我认为、我觉得。不是急着去给建议,而是沉下心来,倾听来访者的诉说,聆听、陪伴。

其实,我们的陪伴足以带给来访者力量,因为他们通常需要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处理”,急于给建议只是满足了咨询师的需求,而不是来访者的需求。

当然,也有来访者对于咨询师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要求给建议,希望快点从那个难过的处境中走出来,这个时候我会和他做进一步探索。

探索问题情境中他习惯的反应模式是什么,例如是否从困境中退缩或逃避----就像小时候的反应一样?

从来访者所讲述的故事和与我互动的反应的背后,去倾听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

这是我要分享的重点,倾听技术的基础——接纳来访者。

有一点要说明,接纳不等于认同。

当我们不认同来访者时,也不是硬要面带微笑,保持点头,嗯,啊的回应。那该怎么办呢?在这方面,不同流派会有不同观点。

个人中心疗法的罗杰斯认为除了来访者自己,谁也没有权利干涉、矫正他。如果来访者的态度真的很偏差,咨询师担心这样做会有不良后果,应该表达。

但来访者表示无所谓,不愿接受意见,咨询师要做的是帮助对方,统整之后自己做决定,自己去承担后果。

认知行为学派会辨识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加以调整。

在咨询过程中,或许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来访者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观点。如果你一直和对方辩,他可能会不讲,如果不讲,你就更帮不了他。

同时,如果对对方有担心的话,也应该真诚的表达,但不要求对方照我的说法去做。

02 倾听技术要点:注意来访者反复出现的话

关于倾听,要注意对方反复说的话。

比如当有人反复在重复一个话题时,那就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了。有的人会反复说:“最近感到没有精神,挺累的。”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很关心的说:那就回到家后多休息休息,少看手机,早点睡觉。大家觉得这个回应有关心到他吗?

看似是很关心,给到了建议,但是实际上对他而言并没有帮助。

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倾听他真正想要说的话。

对方反复说的话,反复呈现的画面,一定有其意图,一定要重视,会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

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可能是身体某些方面的不适、或者夫妻关系带来的困扰,也可能是孩子教育方面带来的挑战,当然,也可能是工作方面带来的压力。

有时候我们不要太快做出反应。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边,清空自己的头脑,也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急于下结论。

而是要给对方机会,先听听他怎么说,或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听到你两次说到感到累,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这么累?”这时候当你关注到他的感受的时候,对方也会愿意去表达。

在刚一开始咨询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抓不住来访者讲话的重点,会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录音,然后回听。

结果发现,咨询时没有抓住的重点,回听时感受到了,尤其是在督导期间,誊写咨询文字稿,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会让你在反复倾听录音时一下子找到来访者要表达的重点或隐藏的含义。

督导是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的一部分,督导老师专业的建议让我的咨询实务能力迅速提升。

03 倾听技术要点:跟随

关于倾听,我要分享的另一点是:跟随。

对于刚刚接案的咨询师来说,我的建议是,来访者说到哪就跟到哪,运用基本技术做适当的内容反应或情感反应。

在我做咨询练习以及刚刚开始接案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大脑在高速运转,不是在专注的倾听,而是在想接下来自己该怎么说,如何回应更好,可以用到什么技术对来访者更有帮助。

这样就会错过来访者讲话的重点,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更有可能显得心不在焉,没有体现出咨询师应有的专业。

可以说真的没有很好的关注来访者在说什么,而是太关注自己的表现了,太想把咨询做好反而忘记了咨询的重点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在做咨询练习时,我一边听来访者诉说,一边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一边接收信息,一边加以处理,其实并没有真正听到他在说什么,自己也很累。

突然间我有了这样一个觉察,我是在引领来访者按我的方向走,而不是关注他想表达的和关注的。

如果因为不专注而没有准确把握来访者的表达内容或情绪,甚至问来访者:“你刚才说什么了?”会引起来访者的不信任,甚至是对咨访关系的破坏。

于是我放松下来,全然的投入到此时此地与来访者的互动中,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并且关注他的表情、动作和内心感受。

他讲了最近发生的令他苦恼的三件事,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当我在认真倾听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关联,那就是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态度。

我问他:你觉得这三件事情有关系吗?

他回答:我觉得没有,就是一下了想起来这几件事。

我说:能够出现在你脑海的,应该有它的意义,如果你把他们串起来想一想,能不能从中发现点儿什么?

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我没有启发也不提示,就是静静的等着,突然他大叫一声:“通了!”眼睛因为兴奋而闪亮。

这段咨询经历带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认识到,倾听和跟随是何其重要。

04 倾听技术要点:怀着目标的感觉,没有目标地前行

我们需要怀着目标的感觉,没有目标的前行。有些事情,只有来访者自己知道答案。

关于目标,不同的流派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些流派是目标导向,比如行为疗法非常重视咨询师和来访者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的目标,注重问题有没有被解决。

而有的流派是历程导向,注重在随着思维的改变,关注来访者的“人”本身,---你现在的感受如何? 你,好吗?

对于是要跟随还是要引领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声音。

在畅销20年的《心理咨商箴言》一书中,作者james carnevale的建议是:

咨询师才是晤谈的主控者,咨询师决定应该把焦点放在某件事上面还是忽略它。

和来访者如何开始晤谈,也应该受到咨询师的影响。

咨询的步调、节奏、咨询中出现张力状态,以及咨询师要扮演或不扮演什么角色等,这些都是咨询师的责任。

我的感受是,在刚刚接案初期,当我们还无法在咨询中承担更多责任时,记得用心倾听,跟随来访者,恰当的反应,而不是去主动去引领,对于双方来说,也许更有帮助。

05 倾听技术要点:沉默中升华

在倾听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是新手咨询师不太容易面对或想要避免的,就是沉默。

虽然沉默的意义很多,但对于刚刚接案的咨询师来说,咨询过程的几分钟沉默,仿佛会是几个小时之久。

沉默时,也许是来访者正在思考之前所谈的内容,或者正在琢磨着刚才所浮现的觉察,也可能是正在等着咨询师来引导。

所以,沉默可能是种沉淀,也可能在沉默中蕴含着力量。

在这样的时刻,来访者与咨询师可能会觉得一时之间无话可说。

但新手咨询师可能会受不了这样的无话可说,往往会首先打破沉默,去主动问来访者一些问题。

有时候明明来访者还在思考刚才的问题,但咨询师已经转移话题问下一个问题了。这样就不能使咨询深入。

有时候要给来访者一点时间,不要怕沉默,也不要急于转移话题。当我们用问题来掩盖沉默的时候,已经在引领来访者,并且影响了来访者的表达。

在刚刚开始咨询的时候,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愿意面对沉默,认为沉默会带来尴尬。所以会通过提问来使咨询继续。

记得有一次我面对一位厌学的小姑娘,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我们之间常常沉默,我就会问她问题,当我连续问了她几个问题之后发现,小姑娘低下了头,似乎陷入了被动回答之中,当我不再发问的时候,她也不再回答,咨询又陷入了沉默。

这带给我的觉察是,我承担了咨询中的主要责任,连续几个问题可能会让小姑娘有种被讯问的感觉。也阻碍了她主动表达的机会。

我想对于她来说,沉默是一种被动的等待,也是一种抗拒。

所以我决定以真诚的态度和小姑娘探讨一下沉默的意义。

我说:你刚才用很简短的话回应了我的几个问题,然后不说话,好像在想些什么,能和我说说吗?

小姑娘:没什么,我就是不太想说,不是很想回答你的问题。

我说:嗯,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些,这种不太想说的感觉有没有让你想到些什么吗?

小姑娘沉默了片刻:想到了老师,想到面对老师喋喋不休的问题也不想理他们。

我说:哦,这样啊,看上去你好像有些心烦,愿意谈谈老师吗?

小姑娘:不仅仅是心烦,有些老师简直挺过分的。他们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当我们把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面临的沉默,以试探性的方式公开讨论,可以与来访者建立更直接的连结以及更真诚的关系。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